当前位置:
首页 > 连陞府材料 > 【长征史的空白】“连升府”里发出“长征第一令”

【长征史的空白】“连升府”里发出“长征第一令”

1934年10月17-18日,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红1、3、5、8、9军团近10万人渡过于都河,21日夜打响突围战争,25日主力部队全部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,踏上漫漫的长征路。

17日渡过于都河,21日冲出封锁线,其间三天,军委司令部在哪?长征冲出了生死攸关的第一关,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突围战斗命令,从哪里发出?

让我们仔细检索分析历史文献,通过文献相互验证推论,找出当时高度保密的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的行迹,揭示这段伟大历史的真相。

长征第一令从哪里发出

1.何为长征第一令?

《党史文苑》2006年6月P4-8《长征是这样出发的》(黄鹏生、梅国英):渡过于都河的第二天(10月18日),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下达《野战军攻占固陂、新田地域的命令》,要求担任前卫的红1、3军团做好各项准备,20日向地处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新田、古陂一线进攻。20日军委到达安远合头,又电令各军团首长,“总攻击改在21日夜至22日晨进行。”21日至23日,前卫红1、3军团分别向金鸡、新田、古陂发起攻击,将敌击溃,并抢占了极富、大塘、王母渡等桃江渡口,至25日野战军主力全部西渡桃江,向大余、崇义方向突进,取得了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胜利。

《野战军攻占固陂、新田地域的命令》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后的第一道以“命令”行文的完整指令,也是打响长征突围第一枪的战斗命令,可谓之为“长征第一令”

2.  发出第一令时总司令部在哪?

18日,中央军委纵队宿营新陂乡

相关文献

文献里的相关内容

得出的结论

《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》(1934年10月9日发)

中央纵队16日“在原地,但国局第一营集中于新陂

国局第一营提前到新陂乡做好防卫保障

1军团17日“从晚上于规定地域渡于都河,并转移到梓山、里仁、梨村、梨邦桥地域”

左护卫1军团在新陂乡东侧利村乡。

3军团17日“从晚上于规定地域渡于都河,并应到达新陂(不含)、罗家渡、大平(含)地域”

右护卫3军团在新陂乡(境内)西侧。

军委纵队17日“从晚上渡于都河并应到达新陂地域”;18日“从晚上由原地转移到小溪地域”

18日,军委纵队在新陂乡镇中心区域(中塅)。

“于都、新陂小溪的路,应让出给军委,军委于继续前进宿营位置,不应驻军团部队,军委要一师人的驻地。”

《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》(1934年10月15日前发)

军委第1纵队,15/X晚派出侦察水位、流速,确定徒涉场、架桥可能、河岸当地居民情况、给养情形(菜、油、柴等),限16/X正午报告送达军委司令部

17日拂晓前,新陂乡已经设有司令部。同时,16日夜之前,原设在古田司令部还在。

军委第2纵队,15/X晚派出参谋长率特务队及干部团的工兵连(15/X由岭背出发),16/X拂晓到达花桥、各矛、洛口地域,进行渡河侦察,任务与上同。限17/X拂晓前,报告送达新陂军委司令部

1军团,15/X派出侦察,任务同上,亦限16/X夜将报告直由潭头送到古田军委司令部,同时送报告给军团司令部

《野战军攻占固陂、新田地域的命令》(1934年10月18日发)

(八)1.总司令部位置:十八日在原地不动,十九日晚移畚岭,二十日晚移合头。2.通信联络:十八日与一、三军团司令部由新坡[陂]对架电话,与其他军团及纵队均用无线电。

18日,军委纵队在新陂乡,直至19日晚移出。

《伍云甫长征日记(节录)》

16日,由古田至新陂。17日 驻新陂休息。18日 晴 古田出发,12时抵新陂。19日 阴、下午微雨 由新陂经小溪抵畚岭圩。六分队由“2C”赶到,错走路。

负责司令部无线电的伍云甫16-18日多次往返于古田和新陂。19日午后离开新陂到畚岭。

长征出发线路论证图2.jpg


据以上文献相互验证可得出:军委计划16日夜里总司令部(或部分)迁新陂,17日拂晓设立完成,遂16日调国局第一营集中于新陂做好保安防卫,同时无线电通讯队(伍云甫)16日从古田司令部到新陂做好通讯设备架设。计划18日军委纵队及总司令部撤出新陂移至小溪乡,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,18日继续宿营新陂,19日夜直接从新陂出发经过小溪乡到达畚岭。

因而,除了可确证18日中央军委纵队驻扎于新陂外,可推测验证17日拂晓至19日傍晚期间,中央军委司令部宿营新陂。

中央军委司令部宿营新陂乡连升府

连升府是新陂乡镇中心区(中塅村)的一处古建筑群,为届时新陂乡遗存的清朝时期赣南知名富商、五品奉直大夫丁连升的家府。长征时期的连升府占地面积30亩以上,拥有12个长厅、14个天井及150余个房间,均为二层楼瓦房,且丁连升家族大多已在外发展,大部分空间闲置。

连升府建筑群战略位置适中,处于两江汇合处,有利安全保卫,便于指挥大部队行动。更重要的是新屋里官厅是一座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建筑群,在当地俗称“九栋十八厅”,房间150余间,基础设施齐全,在贡江南面地区再也找不到如此适合首脑机关驻扎的地方。

相关文献及口碑证言

文献里的相关内容

得出的结论

《中革军委命令第5号》(朱德、周恩来、项英关于第一野战纵队组成及集中计划的命令)(1934年10月10日发)

1.保持军事秘密。应加强警戒,封锁消息,各部队机关一律用代字,极力隐蔽原来的番号名称。关于行动方向须绝对保守秘密。每日出发前,须检查驻地,不得遗留关于军事秘密的文字

中央军委司令部的动向是绝对保密的,并不遗留相关物品,至今无文物文献可直接证明司令部具体驻地属正常情况。

连升家族后人丁松柏与长征老红军、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丁荣昌(同村人)均在昆明工作生活,来往中聊到。

“红军渡过贡水后,新陂就是第一集中地,军委纵队(总司令部)就驻在你们新屋里官厅(连升府)。”当时长征的一切行动都是绝对机密的,他说:“我是事后才知道的。”

军委纵队总司令部宿营连升府

长征老红军干部丁盛将军(原广州军区,南京军区司令员)于1995年秋到昆明,曾到连升家族后人丁松柏家小叙,提到。

“当时,军委纵队就驻在你家那里(连升府)。”

曾任中央红军某部卫生员的丁奎光(又名丁树生)49年夏与连升家族后人闲聊时也曾谈到

“长征时,大领导机关曾在官厅(连升府)驻过。”

新陂乡当地村民回忆(时间约为70年代中后期)

红军撤离苏区,开始长征经过中塅时说,红军人马真多,纪律严明,过了四天四夜,有说三天三夜,队伍有条有理,一点也不噪杂,静静的往前进。在新屋里官厅(“连升府”)的外面有很多挂驳壳枪的红军走动,道路不准通行,里面可能住了大人物。

连升府位于新陂乡两条河流中间的小平原地域,易于警卫防护。连升府主体建筑群庞大,主体建筑“丁连升大夫第”设施完善,作为指挥所有较为便利的条件,加上新陂乡离小溪乡很近,同为第一道封锁线战场的大后方,因而军委纵队改变18日夜离开新陂开往小溪计划,改为19日夜离开新陂越过小溪直接到畚岭,可能跟连升府良好的宿营条件有一定的关系。

按照现有文献材料可得知,1934年10月18日,军委总司令部共发出了5道(项)指令,除了打响长征第一枪的《野战军攻占固陂、新田地域的命令》外,项英发的《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保卫中央苏区》文字近3000字,稳定的办公环境,为中央红军高效科学地指挥部署,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。

长征第一令

从于都县新陂乡连升府发出!

【此外,连升府在民主革命、国内革命时期具有传奇色彩,是难得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。】

延展阅读:“连升府”记http://www.lsting.com/?type=news&S_id=113&lang=cn


 

附:1.《野战军攻占固陂、新田地域的命令》,来自《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》庄春贤编著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7-05。

0521-01.jpg

0521-02.jpg

0521-03.jpg

0521-04.jpg

2.《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》,来自《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》庄春贤编著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7-05。

0521-05.jpg

0521-06.jpg

0521-07.jpg

3.《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》,来自《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》李云,凌步机主编,中共党史出版社,2004

 0521-08.jpg

0521-09.jpg

0521-10.jpg

4.《伍云甫长征日记(节录)》,来自《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》庄春贤编著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7.05

 0521-11.jpg

5. 《中革军委命令第5号》(朱德、周恩来、项英关于第一野战纵队组成及集中计划的命令)(1934年10月10日发),来自《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》庄春贤编著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7-05。

0521-1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