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家族纪事 > [网转文章]宗祠将军会

[网转文章]宗祠将军会

[原文来源于网络]

1993年的一天,于都县新陂乡义屋村源沥山的丁氏祠堂内,香烟袅袅,爆竹震天,乡亲们提篮携担来庆贺重修祠堂峻工。曾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,昆明军区副参谋长、司令部顾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丁荣昌将军,兴致勃勃地来到祠堂内,与乡亲们共叙相见之喜。此时,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喊着他:“荣昌一一荣昌,快过来,看看这是谁?”丁荣昌见是自己儿时的伙伴丁郁文在喊他,忙走了过去。

这丁郁文是当地有名的“秀才”,由他撰写的散文《北斗岩记》被收入了乡志,时任县最高学府于都中学高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。只见他一手拉着一位白须飘飘的老人,来到丁荣昌面前,问:“认识他么?”

丁荣昌仔细打量着白须老人,清瘦的脸颇,白里透红,个子不高,微微带笑。

“这不是心普兄么?”丁荣昌说着,猛扑了上去与丁心普紧紧拥抱在一起,想不到儿时的小伙伴竟再次相遇。

丁心普,又名丁国萃,系国民党少将,在《于都县志》(1991年版)“卷二十五人物”中有记载。他1948年与丁荣昌曾在淮海战场上相遇,同是故乡人却兵戎相见。然后,丁国萃败北逃往台湾。时隔四十余载,想不到又在家乡见面。

“老啰,老啰,岁月不饶人哪!”丁心普拥着丁荣昌,用手轻拍着他的肩膀,嘴中喃喃地说,两颗老泪也禁不住夺眶而出。

“好啦,好啦,两位将军难得一见,今天托祖宗的福,在此相聚,化干戈为玉帛,何不以文相会,留下墨宝?”丁郁文笑着说,即刻在祠堂内找来笔砚,说道:“两位将军,请——”

丁荣昌说:“还是心普兄先写。”丁国萃笑曰:“那我就不客气了!”提起笔来,一边捻了捻笔须,略作思考,一笔挥就:

仲春丽日时茂育群生仁泽兼施光普照

诚信结缘本兴图百业艺才并用誉弥彰

“好!好!”秀才丁郁文见此对联拍手叫好。丁荣昌说:“郁文兄也不妨对上一联?”丁郁文说:“将军既发话,恭敬不如从命,今日献丑了!”于是手提狼毫,龙飞风舞,但见他写的是:

仲堪无恺才效先贤博思至理光世祖

诚意修齐道期后秀克明峻德耀宗亲

没想到丁郁文刚写完,丁国萃便说:“郁文兄真不愧是秀才,此联对仗工整,嵌头联实属不易,老夫斗胆再献一联。”于是再握狼毫挥笔而就:

仲庸考事功念先祖励志笃行艰难开世业

诚正修身道愿后贤审思明辨卓越创奇勋

至此,丁荣昌说:“两位兄长各显春秋,祠堂内各柱都布满了令兄的笔迹,我就不写对联,题写祠堂堂名吧!”

“如此甚好!”丁国萃与丁郁文两人异口同声地说,于是丁荣昌提笔写下了“仲诚公祠”匾额一块。但见那匾额上几个大字,浑厚遒劲虎虎生威,如今还悬挂在丁氏祠堂内呢!丁国萃与丁郁文所撰写的对联也镌刻在祠堂柱子上,供人们赡仰。

丁氏祠堂将军会的故事,就这样流传开来。

 

(作者:刘光沛、蒙亮)

 

附:丁荣昌、丁心普生平简介

丁荣昌(1912—1996),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中塅村人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江西军区卫生部管理员、管理科科长,红三军团高级裁判所裁判员,红32军第9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、282团政委。参加了长征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、中原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、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、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、第二野战军14军41师政委等职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昆明市公安局局长,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,云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,昆明军区公安军司令员,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,昆明军区副参谋长、司令部顾问。1955年,丁荣昌被授予少将军衔。丁荣昌是昆明警犭基地的创始人,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,使昆明后来成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警犭基地。建国初期,丁荣昌参加中国和缅甸的边界勘界工作,担任中方首席顾问。中缅两国于1960年1月20日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。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了丁荣昌为中缅边界勘界作出的努力。丁荣昌将军身居要职,却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本色,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及亲属。他虽远离故土,长期在外工作,对家乡的建设却很关心。1970年,丁荣昌将自己平时积蓄的3000元钱捐了出来,帮助村里建起小水电站和广播站,解决了全村两千多人的粮食加工和生活照明用电问题。1990年,他又寄给家乡2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,献上了一位长期受党教育的老红军对家乡的一份爱心。1996年10月25日在昆明逝世。

 丁心普(1901年10月28日—1994年11月17日),讳国翠,号序吾,字心普,于都县新陂乡圳背村人。七岁启蒙,循序由小学中学而大学,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,考入上海大学,于右任为当时上大校长,两人有师生之谊,又于1948年,两人同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。1927年丁心普毕业于上海大学,大学毕业后,考入上海党务训练所。六十多年中历任党政要职,其主要经历,计有淞沪卫戍司令部政战处宣传科总干事、湖北党务训练所指导员、上海市党部干事、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、军事委员会第五处处员、委员长行辕广州行营科长、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书记长办公室秘书、副主任、副处长、专员,追随陈诚工作数十年,曾担任其主任机要秘书。1944年转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党政少将副处长、及司令部参议、中央训练教育委员会第三组组长、专员等。抗战胜利荣获胜利勋章。1948年应第一届国民大会雩都县代表,1949年6月,率亲眷赴台湾。

丁心普祖上家世以耕读为业,忠厚传家,富而好礼,故誉满乡邑,封翁炳南公,幼习制艺,中年弃儒从商,继削实业,鸿图大展,蜚声南赣,平生乐善好施,有陶朱风,晚年典封五品衔直隶州大夫,追封及于前代,光耀门庭,荣及乡党。

丁心普在兄弟六人中,序列第五,长兄、二兄早逝三兄平九,民初留学日本,因戴季陶而参加国民党革命工作;四兄天健,江西法政专校毕业, 曾任地方公职;六弟华夫(在《于都县志》(1991年版)的“卷25人物第三章‘人物表’第二节‘民国官员’”(p684页)中记载:丁国荣,1903年—?,新陂乡人,高中毕业,江西省上饶第六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,解放前夕去台湾),“丁国荣”即“丁华夫”,黄埔军校六期毕业,历任军职,战功卓著,抗战胜利,先后任江西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保安副司令、及新建县长。

丁心普之妻丁张弓良为著名钱币收藏家。丁心普之妻张珧,字弓良,祖籍浙江杭州,生于1910年6月29日,系出名门;张弓良性情开朗,豪爽积极,早年在上海学生时代,常领导学生爱国运动,并代表学校参加各项运动比赛。张毕业于上海文华女中及上海南洋英专,曾任江西赣州幼幼中学英文教师及新赣南图书馆总务主任。

1931年,张弓良与江西雩都丁心普先生在上海缔结连理,育有一子二女。长子介仁,长女介文,次女介平,均已成家立业,儿孙满堂。子女及孙辈均在美受高等教育,在其行业中,各展长才。

2003年12月26日,张弓良在美国加州寓所与世长辞,享年九十三岁,四代同堂,福寿双全。张弓良思想新颖,所作所为,均具开创性,前瞻性。不论是家庭、事业、儿女教育、社会公益各方面均能开风气之先河,为时代的先锋!张弓良是中国军票纸币收藏家,着有《中国印军用钞票史略》。

张弓良一生雅好收藏钱币及军用钞票,曾任台北市集币协会理事长。张弓良多次赴美国加州洛城参加国际钱币展览交流会,其军钞藏品曾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,佳评潮涌。其名著:《中国军用钞票史略》,中英对照为全球首创中国军钞专书。世界各国均相沿用,享誉中外。2002年上海出版的《中国历代货币大系》中,专立军用钞票一章,推荐张弓良之藏品,同业界尊其为中国纸币收藏家泰斗之一。

(供稿:于都县志办)

原文转自“于都信息网”http://www.yudu.ccoo.cn/bendi/info-137759.html